沈阳墓园来讲讲历史上两种殡葬礼俗的斗争
历史上两种殡葬礼俗的斗争从历史上看,在一些落后的殡葬习俗方面就存在着斗争,一些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就提出了殡葬节丧、丧事从简的主张,象先秦的思想家墨子就严厉抨击厚葬久丧是綴民之事,庸民之则,提出薄葬节财。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是提倡死者冬日冬服,夏日夏服,桐棺三寸,执丧二日,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批评厚葬,重死不顾生,竭财以事神,空家以送络,认为薄葬省用,提出可一薄葬矣。
曹操担任济南相时明令不准厚葬。明朝李贽一向主张俭葬。洪秀全主张删鬼神祭礼之类,提倡婚丧事,总要用只有节,一切旧式歪理尽除。由此可见,尽管在长期的奴隶制社会、封建社会中,土葬厚葬占据统治地位,然而薄葬和厚葬的两种思想斗争却没有停止过。在葬法上,或葬在古代就有,从1945年发掘的甘肃省临洮市洼由史前遗址中,发现盛有人类火化后骨灰的大陶罐。说明在史前就有了火葬,具有文字可靠证,在先秦就有火葬,后又盛行于唐宋,哀征于明清。
《墨子·节葬》记载秦之西有议渠之国其亲戚死,聚柴薪而走之《列子·杨朱篇》有晏平仲关于尸体处置的记载,祭死,其在我栽费焚亦可。初汉冬年,佛教传入我国,对火葬在民间流行有密切关系,到唐宋火葬有进一步发展。但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,仍反对火葬。宋朝官吏不断向皇帝上奏:放今火葬之惨,日益炙甚,事关风化,理应禁止因为火葬合乎广大人民的利益,禁令效果不大。根据十三世纪意大利马可·波罗的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的记载人死焚其尸的风俗仍然存在,然而到了明清两代,统治者严厉禁止火葬,并巴禁止火葬列入《大明律》,《大清律》的法律中,采取高压禁止政策,是火葬的藏法逐步衰落,没能推行。在葬法上一直到解放后实行社会主义改革,社会主义革命之后,才逐步由土葬转向火葬。